聚焦两会:建议建设哪些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1-03-10 点击次数:
近日,两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人大代表和委员们也在提出自己提案,据一份报告显示,两会提案被采纳的概率约有9成,因此,两会提案很大可能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规划。
近年来,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增加,而未来几年,国家还要建立哪些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大代表和委员的提案意见或将成为实验室建立的重要方向。因此,仪器信息网特别整理了今年建立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提案: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马新强围绕“支持武汉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加快申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进一步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等方面,提交了三份建议。
光电子产业是武汉的优势产业,目前武汉市已初步建成世界级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是中国工业激光技术的主要发源地,激光器及加工装备产业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除此之外,光电子科教资源厚实,有一批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科研机构, 具有雄厚研发能力。
马新强建议,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基础,申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具备充分的条件。实验室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武汉原始创新能力,催生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广阔的辐射效应,为推动武汉“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提供战略支撑。
海南——崖洲湾国家实验室
近些年中国种业有很大进步,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除水稻、小麦等少数主粮有一定技术优势外,大部分生物育种源头创新不足,核心种源和关键技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匮乏,部分种子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一旦出现类似芯片“卡脖子”的情况,中国部分农产品可能面临无优质种子可用、种质退化、影响供给安全等难题,将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种业”成为关注热点。海南代表团向大会提交建议,在海南自贸港设立崖洲湾国家实验室,以全面实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打造国产“种子芯片”全链条为目标,以核心种源创制应用、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种子精准分子设计为重点,加强育种基础性研究,加快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海南代表团建议,在三亚建设国家实验室总部,采取“总部+基地+网络”模式进行组建。根据任务需求和应用需要,在不同农业产区设立研发基地,选择具有研发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设合作网络,从而形成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攻关模式。
四川——天府实验室
2021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四川启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麒提交了《关于支持成都科学城加快布局建设天府(国家)实验室的建议》提案,王麒建言相关部门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天府国家实验室,带动成都市、四川省,乃至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中央统筹谋划布局下,在现有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建设首批8个国家实验室,目前已先期挂牌组建合肥、鹏城、张江、昌平4个国家实验室。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天府(国家)实验室不仅能有效带动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和地区发展,对于全国科技创新格局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四川天府实验室将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
河北——湿地生态修复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我国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以来,湿地保护取得了成绩,但基础研究严重滞后,对生态修复的三大问题缺少研究,湿地的“源头”没搞清楚,特殊水平衡研究不深;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底层”潜育层也没搞清楚,研究不透;湿地动物系统的研究甚少且不系统。森林系统、海洋系统和湿地系统是国际共识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前两者都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但始终没有湿地系统国家实验室。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常委李琳梅建议:尽快以优势研究团队为主,整合现有力量,建立湿地生态修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雄安集团院士工作站基础上,以白洋淀生态修复为目标,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湿地”的科学研究和湿地修复与保护的科学实践;积极参与国际湿地生态修复领域的国际合作,以自主创新成果跻身国际前沿。指导将在我国武汉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以主旨演讲向世界宣传中国,引领国际的湿地生态修复,为做绿色经济大国做贡献。
广东——海洋灾害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国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258家,其中工程、生物、医学占据半壁江山,国家战略需求紧迫的海洋科学、空间科学、材料、新能源总和还不足1/4,而海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有8个,且没有在海洋灾害研究与防治领域有所布局。广东毗邻南海,拥有我国最长的海岸线,所属海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活动最频繁的海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和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例均约为20%。但同时,广东一直以来也是个海洋灾害大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广东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在全国一直位居前列,损失多次居全国第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既要充分利用广东的区域优势,也要充分重视海洋灾害的长期威胁,回应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增长的科教支撑需求,建议国家在广东布局海洋灾害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圳——国家实验室联合体
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提出了如下建议,建议深圳按照“贝尔实验室”模式改革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议设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刘若鹏表示,深圳仅有的五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是按照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模式运营,都是以产业为依托的独立实验室,研发面向最重大基础科学和关键核心技术。这些研究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国家在通信、互联网、国防或者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还会影响到这些重大领域的行业发展,甚至是颠覆性的发展。因此,刘若鹏建议,深圳应该先行先试,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体,并向全国总结推广“贝尔实验室”群的创新模式,挑战世界科技前沿课题。
转至:仪器信息网
近年来,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增加,而未来几年,国家还要建立哪些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大代表和委员的提案意见或将成为实验室建立的重要方向。因此,仪器信息网特别整理了今年建立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提案: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马新强围绕“支持武汉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加快申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进一步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等方面,提交了三份建议。
光电子产业是武汉的优势产业,目前武汉市已初步建成世界级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是中国工业激光技术的主要发源地,激光器及加工装备产业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除此之外,光电子科教资源厚实,有一批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科研机构, 具有雄厚研发能力。
马新强建议,以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基础,申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具备充分的条件。实验室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武汉原始创新能力,催生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广阔的辐射效应,为推动武汉“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提供战略支撑。
海南——崖洲湾国家实验室
近些年中国种业有很大进步,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除水稻、小麦等少数主粮有一定技术优势外,大部分生物育种源头创新不足,核心种源和关键技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匮乏,部分种子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一旦出现类似芯片“卡脖子”的情况,中国部分农产品可能面临无优质种子可用、种质退化、影响供给安全等难题,将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种业”成为关注热点。海南代表团向大会提交建议,在海南自贸港设立崖洲湾国家实验室,以全面实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打造国产“种子芯片”全链条为目标,以核心种源创制应用、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种子精准分子设计为重点,加强育种基础性研究,加快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海南代表团建议,在三亚建设国家实验室总部,采取“总部+基地+网络”模式进行组建。根据任务需求和应用需要,在不同农业产区设立研发基地,选择具有研发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设合作网络,从而形成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攻关模式。
四川——天府实验室
2021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四川启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麒提交了《关于支持成都科学城加快布局建设天府(国家)实验室的建议》提案,王麒建言相关部门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天府国家实验室,带动成都市、四川省,乃至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中央统筹谋划布局下,在现有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建设首批8个国家实验室,目前已先期挂牌组建合肥、鹏城、张江、昌平4个国家实验室。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天府(国家)实验室不仅能有效带动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和地区发展,对于全国科技创新格局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四川天府实验室将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
河北——湿地生态修复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我国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以来,湿地保护取得了成绩,但基础研究严重滞后,对生态修复的三大问题缺少研究,湿地的“源头”没搞清楚,特殊水平衡研究不深;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底层”潜育层也没搞清楚,研究不透;湿地动物系统的研究甚少且不系统。森林系统、海洋系统和湿地系统是国际共识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前两者都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但始终没有湿地系统国家实验室。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会常委李琳梅建议:尽快以优势研究团队为主,整合现有力量,建立湿地生态修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雄安集团院士工作站基础上,以白洋淀生态修复为目标,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湿地”的科学研究和湿地修复与保护的科学实践;积极参与国际湿地生态修复领域的国际合作,以自主创新成果跻身国际前沿。指导将在我国武汉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以主旨演讲向世界宣传中国,引领国际的湿地生态修复,为做绿色经济大国做贡献。
广东——海洋灾害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国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258家,其中工程、生物、医学占据半壁江山,国家战略需求紧迫的海洋科学、空间科学、材料、新能源总和还不足1/4,而海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有8个,且没有在海洋灾害研究与防治领域有所布局。广东毗邻南海,拥有我国最长的海岸线,所属海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活动最频繁的海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和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例均约为20%。但同时,广东一直以来也是个海洋灾害大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广东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在全国一直位居前列,损失多次居全国第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既要充分利用广东的区域优势,也要充分重视海洋灾害的长期威胁,回应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增长的科教支撑需求,建议国家在广东布局海洋灾害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圳——国家实验室联合体
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提出了如下建议,建议深圳按照“贝尔实验室”模式改革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议设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刘若鹏表示,深圳仅有的五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是按照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模式运营,都是以产业为依托的独立实验室,研发面向最重大基础科学和关键核心技术。这些研究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国家在通信、互联网、国防或者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还会影响到这些重大领域的行业发展,甚至是颠覆性的发展。因此,刘若鹏建议,深圳应该先行先试,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体,并向全国总结推广“贝尔实验室”群的创新模式,挑战世界科技前沿课题。
转至:仪器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