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在学规模环比增长2.32% 教育产业持续推动国家科创建设
发布日期:2024-03-19 点击次数:
近日,教育部公开了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其中有几项数据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是整体规模的环比增长。2023年我国各形式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了4763.19万人较2022年增加了108.11万人,增长率2.32%。在此基础上,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人数增长2.73%,来到了1042.22万人;研究生增长了4.76%,来到了130.17万人。
招生人数的增加自然而然的带动了教育产业的发展,2023年全年新增高校61所,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74所;新增高等教育专任教师9.71万人。而这些数据的产生,同样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投入的增长。此外,在相关的文件中还提到了一项关键数据——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较前一年提高0.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教育产业的发展同样对细化领域增长提供了支撑,尤其是推动了我国在科创产业的建设。在学规模意味着高校人才培养加速,高校人才聚集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高校科研发展,尤其是研究生4.76%的增长率是能够积极带动校园科研成果推进的。
此外,高校也在积极响应科创板的推进。除了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增长外,高校科研项目也呈现增长趋势,大部分高等学校都在开展产学研融合互助的现代发展趋势,利用高校人才优势促进成果推进与成果转化。就像此前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说的那样,“不断推动教学科研和创新服务双融双促,带领广大教师把论文写在服务科技发展的实践中,把科研做在有用处”。
另外,不少地区也在推进青少年科研素养的培养,甚至由此切入展开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计划。以中学生英才计划为例。自2013年起,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也就是中学生英才计划,鼓励高中生走进大学,让品学兼优、学有余力中学生能够提前接触科研,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创新能力。甚至不少学生还在这个过程中成功收获了实质性成果,谱写下绚烂篇章。
中学生英才计划的推进也是将教育与分数切割,将教育的中心重现调整为兴趣应到,用科研引导创新人才培养,用青少年人才推动创新活力,为青少年提供更为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同时,让教育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联系的更加紧密。
整体来说,目前我国的教育产业积极发展的同时,依旧在贯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基本发展方针。高等教育在学规模的增加也慢慢反馈到了科研发展以及社会人才输出上。未来如何稳固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利用率,或许一个需要关注的方向。
招生人数的增加自然而然的带动了教育产业的发展,2023年全年新增高校61所,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74所;新增高等教育专任教师9.71万人。而这些数据的产生,同样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投入的增长。此外,在相关的文件中还提到了一项关键数据——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较前一年提高0.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教育产业的发展同样对细化领域增长提供了支撑,尤其是推动了我国在科创产业的建设。在学规模意味着高校人才培养加速,高校人才聚集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高校科研发展,尤其是研究生4.76%的增长率是能够积极带动校园科研成果推进的。
此外,高校也在积极响应科创板的推进。除了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增长外,高校科研项目也呈现增长趋势,大部分高等学校都在开展产学研融合互助的现代发展趋势,利用高校人才优势促进成果推进与成果转化。就像此前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说的那样,“不断推动教学科研和创新服务双融双促,带领广大教师把论文写在服务科技发展的实践中,把科研做在有用处”。
另外,不少地区也在推进青少年科研素养的培养,甚至由此切入展开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计划。以中学生英才计划为例。自2013年起,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也就是中学生英才计划,鼓励高中生走进大学,让品学兼优、学有余力中学生能够提前接触科研,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创新能力。甚至不少学生还在这个过程中成功收获了实质性成果,谱写下绚烂篇章。
中学生英才计划的推进也是将教育与分数切割,将教育的中心重现调整为兴趣应到,用科研引导创新人才培养,用青少年人才推动创新活力,为青少年提供更为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同时,让教育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联系的更加紧密。
整体来说,目前我国的教育产业积极发展的同时,依旧在贯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基本发展方针。高等教育在学规模的增加也慢慢反馈到了科研发展以及社会人才输出上。未来如何稳固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利用率,或许一个需要关注的方向。